黑秋秋

爱情是什么?

一,从同性恋开始讲起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印象中,第一次注意到这个词语,是在初中,12年吧。那会儿,我有个死党,关系特好。好到什么地步呢?

        印象中,好到零花钱可以放一起用的那种。我们都喜欢听歌,那会儿智能机还没普及到小镇上,我们就听mp3,街上二十五元一个的那种,方的圆的,还有愤怒的小鸟那样式的。插张内存卡,插上耳机就能往草坪里一起躺上一下午。我们一起去网吧把喜欢的歌下载到内存卡里(也一起打游戏)。常常会如数家珍一样,看看我们有几个手机,几个mp3,几张内存卡,几个耳机。那时候啊,不管是手机,还是mp3,歌曲的排列都是按首写字母排列,我们就会把最喜欢的重命名,歌名前加上字母A,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喜欢的歌了。我记得那会儿他给我安利一首叫flower dance的钢琴曲,喜欢极了。我还记得他把耳机插到我耳朵里,看着我,一脸的期待,还带有一种不可描述的表情,好像在炫耀他找到的那么好听的歌。

         还会一起去爬山,一起找秘密基地。一起下河洗澡,一起打台球。一起来我寝室睡午觉,把叫伸到窗户外晒太阳。他家里学校近,不用住校,但家教相对比较严,所以,不能时时刻刻呆一起。但不管是爬山,还是下河,可能是和不同的人出去,但我和他总是一块儿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一次,周末,我得回家了。他就送我呗,我倒退着走路,挥手,舍不得分开。走着走着,我就被一辆也在倒车的撞上了,吓得我。我还怪他,你就眼睁睁看着那车撞上来了?他说,他也不知道咋想的,就看着我走着走着就撞上了。回家的路上,有些后怕,不过,更多的是在想隐隐约约的在潜意识里觉得有些奇怪,我为什么会舍不得和他分开呢?他不和我玩的时候,在干嘛呢?(那会儿,已经知道谈恋爱了,身边早恋的人一抓一大把)

         直到后来,班上的同学开玩笑,说我们像同性恋,搞基。他怕我多想,就给我解释说,“别在意,这是代表我们关系好啊,兄弟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就像是在搞同性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以上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词语。再后来,听到表哥和他朋友们谈论,说二中有几个男同亲嘴被看到,好恶心啊。——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大家对同性恋的评价,而且是负面的。所以,我也开始对同性恋有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印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上了高中,我就真正接触到了同性恋。高中在县城上的。她和我以兄弟,以基友相称。她在差班读文科,我在好班读理科。

        挺帅的一个假小子,在学校也挺有知名度的。也很吸引人注意,但她都当做无所谓。和她认识,是因为我和她们班的一个女生是初中同学,我们三个住的地方很近,就一起上下学。这会儿,对她还没有更深入的了解,只知道是个假小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,我们上下学的队伍又加入了一个男生。挺高挺瘦的,也长得白白静静。转学来我们班的。一次,我和初中同学单独走的时候,聊到这个男生,听说他是个同性恋,越聊就越觉得不对劲,觉得恶心,就把这人的电话拉黑了。其实,因为那段时间他有点惹我生气,忘记原因了,而且加上对我有些举动似乎有些暧昧。以及,一些关于他生活作风不好的谣言。这才导致了,拉黑的结果。

        改变我对同性恋的看法的,其实还是和基友相处的过程。三年中,也是一起打游戏,一起吃烧烤,一起喝酒,一起骑车,唱歌,看小说,看电影。没觉得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。也慢慢听她讲她的故事,慢慢了解这个“圈子”。她从小学就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女孩子更感兴趣了吧,我没记错的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,我对同性恋,或者仅限于对她,能理解。对于别的,我也不太关心。也没有思考太多。

 高中毕业,此前懵懵懂懂的谈了一次恋爱之后,觉得应该好好想想,到底什么是爱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开始发现,我分不清友情,爱情,亲情了。后来啊,我干脆就不分了。我想,这些不过都是人为分类的罢了,就像时间一样,人为的给了一个定义。我不想接受这种分类,觉得没必要。试想一下,拿亚当夏娃来举例,他们一开始也不知道他们算友情,亲情,还是爱情,对吧。可能有人会说,这只是个神话故事而已。嗯,这是个神话故事,但我举这个例子,只是想借用它的理想条件,即没有社会环境,只有两个人,或者说两个动物而已。在这种没有外界影响的,自然发生的情况下,爱情,友情,亲情,归根结底,本质上不过是两个个体相处过程中,萌发的一种情愫而已。这样一来,我就没必要烦恼友情爱情亲情了。关键是,这也解释了同性恋的存在:两个个体之间产生的情愫。也从某种层面解释了“柏拉图式爱情”:我只是喜欢欣赏对方,不在乎其它的,甚至性别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同时,也解释了其它东西的存在,我不敢深入去想,我知道那不是我驾驭得住的话题。点到为止。我不仅是这样想的,我还这样去做了(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)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候,我对同性恋的看法,和最初的一无所知,到有些负面的概念,再到恶心,再到后来的能容忍一些不一样了。我觉得我能用自己的方式真正的去理解他们了,我理解,但我知道自己不会是。

       以上,是我刚刚看完《断背山》之后,想到的自己之前的一些想法。因为我觉得,我可能是对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回断背山,恩尼斯与杰克两个人来。毫无疑问,我觉得两个人都是双性恋。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妻女,家庭。或许,他们都在某一瞬间,喜欢他们的妻子,但那在他们看来,可能不算是爱。或者说,他们对妻子的爱,不及他们互相之间的爱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的话,我还发现一个现象,他们在自己组建的家庭当中,电影中所表现的场景,都是比较让人烦心的柴米油盐,都是不怎么美好的场景。这里有一个疑问:是因为他们心心念念的惦记着对方,才导致他们看不到自己组建的家庭美好的一面?还是因为他们自己组建的家庭本来就比较烦,才让他们心心念念惦记着对方?

       这让我想起了渡边淳一的《失乐园》,关于婚外恋。试想一下如果他们不是同性,对剧情的影响会有多大呢?如果,他们爱上的对方,是异性的。那结果应该也差不多吧。他们也会因为生活的琐碎,去喜欢上对方,去出轨。也会因为喜欢上对方,而觉得生活不如意。从这一点来看,李安拍的这部电影,将两人的感情,避开了性别的限制。也就是说,他们的感情,和异性之间的没有区别。都是出轨,这才是真正平等的对待了同性恋。正因为平等的对待了同性恋之间的感情,我才会联想到写异性出轨的《失乐园》。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原因,导演真真切切的平等对待了同性恋。没有过分宣扬同性恋者,也没有让同性恋者觉得很压抑,而是正常叙述了一段爱情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和当下,我看到的身边的一些同性恋现象不一样。比如,有些有跟风的嫌疑,觉得这是个性。有些,大肆宣扬,要求社会对同性恋的包容度高一些巴拉巴拉,把同性恋拿到台面上来说。试想一下,即使是一对普通的情侣,被社会给予大量的关注度,他们什么感觉?我觉得,大概率会不自在吧,像被当众解剖一样。更何况是同性恋。

        举个简单的例子,一个腿脚不方便的人进入一个包厢参加聚会,这时候,你屁颠屁颠的跑过去,说:“哎呀,你不方便,来我给你拐杖吧!”——相信,此时这个腿脚不便的人,更愿意大家装作看不到,把他当做常人看待,不用刻意的关怀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回电影来,电影的确有描述一些,社会对同性恋包容度不够的地方,比如恩尼斯小时候,看到的一位男同性恋被虐待,被歧视的事。但李安想表达的并不是大声嚷嚷,看吧,这是同性恋现状,我们应该呼吁大家去照顾他们。相反,我认为他只是讲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已。而电影里的那些镜头,或许有一些想要表达让大家理解包容同性恋的意思,但更多的是,为了推动剧情吧。正是因为恩尼斯小时候,接受过这样的教育,他才不敢和杰克私奔。但这也不是主要原因,他也离不开他的女儿们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李安,才是真正平等看待同性恋的人。没有高喊口号,为同性恋平反,更没有歧视同性恋。这才是同性恋需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看了一些影评,大概是说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同性恋的倾向。或许吧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话题太多了,老也感觉写不完。

        关于同性恋,还有很多种可能,更多的,没写完(此时是凌晨四点,太困了)。这只是我的一点拙见。

        关于爱情,大概也需要走很长的路吧。(现在的想法,更倾向于和对方一起去定义属于自己的爱情)


评论

© π | Powered by LOFTER